开头关键信息:
美国气势汹汹对中国加税,结果三个月后自己先扛不住了。 2024年6月,美国商务部悄悄取消了对中国91%商品的惩罚性关税,中国同步取消91%反制关税,但唯独保留了对美国芬太尼原料的关税——这种药物在美国每年致死10万人,而中国控制着全球80%的原料供应。 这场看似“互相让步”的协议背后,藏着中国一套教科书级的反击战术。
当特朗普在2024年3月宣布对37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%关税时,中国海关总署立即暂停签发镓、锗出口许可。 这两种用于芯片和雷达的金属,中国产量占全球95%。 全球半导体企业股价应声暴跌,台积电连夜派高管赴北京沟通。
美国农民在关税战中首当其冲。 2023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从3250万吨暴跌至620万吨,爱荷华州农场主集体开着拖拉机堵住州政府,要求政府赔偿损失。 中国转头与巴西签下5年1亿吨大豆订单,巴西对华出口占比从58%飙升至85%。
稀土这张王牌被用得更狠。 2023年中国稀土出口总量下降47%,但出口美国的镝元素价格上涨300%。 美国不得不从缅甸绕道进口,结果发现缅甸的稀土矿背后站着三家中国控股公司。 洛克希德·马丁承认,制造一架F-35战斗机需要417公斤中国稀土。
在科技领域,中国海关2024年突然加强对钨、碲的出口审查。 这两种材料是生产太阳能电池板和存储芯片的关键,美国First Solar公司被迫将光伏组件交货周期从60天延长到180天。 而中国自己的光伏企业却开足马力,2024年一季度出口增长62%。
国际盟友阵营开始瓦解。英国首相公开表示“不会在对华脱钩问题上追随美国”,德国大众宣布追加250亿欧元在华电动车投资,越南采购20架C919客机替代波音订单。 墨西哥更绝,直接把中国光伏板贴上“墨西哥制造”标签转口美国。
中国自己的企业早就练就“防弹衣”。 2024年前5个月,对东盟出口增长21%,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突破20000列,相当于每天有109趟“钢铁驼队”横穿亚欧大陆。 义乌小商品城开辟非洲专线,向尼日利亚单月出口额突破8亿美元,全是手机配件和假发。
最让美国难受的是金融领域的反击。 2024年5月,沙特用人民币结算了首批48万吨对华原油出口,巴西宣布接受人民币购买铁矿石,阿根廷直接用人民币偿还IMF债务。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,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跌至58%,创1995年以来新低。
谈判桌上的细节更耐人寻味。 美国要求中国购买2000亿美元农产品,中国只同意400亿;美国要求取消新能源补贴,中国反手公布《绿色产业税收优惠目录》新增12项条款。 但双方都默契地没提半导体——因为中国手机厂商已把美国芯片采购量削减了34%。
这场博弈中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2024年4月。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紧急约见中国商务部官员,要求解释为何中国对美出口的挖掘机突然降价40%。中方淡定回应:这是三一重工自主市场行为。 实际上这些挖掘机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,在非洲矿区比GPS设备更受欢迎。
当美国海关查获一批贴着“越南制造”的中国光伏板时,中国海关同期查获了价值23亿元的走私美国龙虾。 这些龙虾的收货方,包括特朗普家族旗下的酒店餐饮集团。 这场贸易战打到这个份上,连波士顿的龙虾贩子都学会了用微信找中国买家。
IMF最新数据显示,中国在这场关税战中GDP增速保持5.2%,而美国有12个州陷入技术性衰退。 沃尔玛财报显示,其销售的“中国制造”商品占比不降反升,从62%增加到71%——因为美国消费者发现,同样质量的商品,东南亚生产的比中国贵27%。
中国海关总署2024年6月更新的数据揭开最后底牌:对美出口商品中,机电产品占比从45%提升至53%,而服装鞋帽等低附加值商品下降18%。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私下承认:“我们以为在打击中国制造,结果逼出了更多中国智造。”
